(2016年3月29日) 在全市“两会”圆满召开之际,今天我们齐聚青川召开全市文化馆长会议,贯彻落实全市“两会”、全省市(州)文化馆长工作会议和全市宣传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工作,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群文工作任务。后面,我们还将请仲局长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群文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期间,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始终把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和灵魂融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强力推进,始终把打造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作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硬任务抓紧做实,始终把文化工作纳入“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建设的宏伟目标进行统筹规划,响亮提出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坚持“文旅兴市”发展思路,团结带领广大文化工作者以推进文化全面繁荣发展为使命,主动作为、奋发有为,实现文化建设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推动群文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性成绩,探索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也可以大有作为的“广元路径”。 (一)文化馆站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
1.全市现有1个国家一级馆(地市级)、国家二级馆4个(县级)、国家三级馆3个(县级)。
2.全市文化馆服务群众阵地面积19000平方米。 (二)文化馆日常经费保障渠道初步建立
1.免费开放服务资金市级每年50万元、县(区)级20万元、乡镇综合文化站5万元全部落实到位。
2.全市文化馆人员经费和日常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
3.文化体育传媒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17.9亿元,每年增长15.2%。 (三)乡镇综合文化站规范化管理得到加强 (四)文化馆的行业管理得到了加强 1.建制度,严管理。先后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特别是对干部职工实行“三定”管理,即定岗、定责、定目标;实行目标奖惩制度,将目标完成情况与薪资直接挂钩。 2.强学习,促提高。一是抓学习常态化。二是内部交流学习常态化。三是“送出去”学习。让职工积极参加市、省、国家级的各类培训和学习,鼓励他们在专业上的脱产学习,累计受训达260人次。四是“请进来”学习。先后邀请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中国歌剧舞剧院艺术总监李小祥及民乐团团长魏雅鸣、省歌舞剧院创作室主任彭涛、山西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刘宇宁等专家来馆做专题辅导讲座。“十二五”期间外请专家20人次,受训人次达4000人次。 3.聚人才,建队伍。通过多年努力,在长期的基层文化培育中,全市各种群众文艺团队已发展到923支。 (五)文化馆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1. 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省文化厅第三方调查,市文化馆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9.3%,居全省第一。 2. 全国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市文广新局第三方调查,县(区)文化馆服务群众满意度达90%以上。 (六)精品创作喜获丰收
全市创作优级秀作品获省级奖项40个,国家级奖项12个。2014年第四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和四川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文艺比赛暨省“群星奖”决赛中,我市参赛的10个作品斩获5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个一等奖作品分别是舞蹈《梦儿晾在竿竿上》、组合唱《兄弟加油》、表演唱《幸福万年长》、小品《习惯成自然》、曲艺(四川盘子)《剑门豆腐》。一等奖获奖作品覆盖了所有比赛项目,赢得了“大满贯”,登上了广元市群众文艺创作的历史高峰。 (七)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全市文化馆在“十二五”期间组织开展的重大主题文化活动达260场次。特别是策划组织举办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女儿节系列文化活动、庆元旦迎新春系列文化活动、利州风和唢呐乡村文化旅游节、旺苍红色文化旅游暨米苍山红叶节、苍溪梨花文化旅游节、朝天核桃文化旅游节等,出色地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 (八)免费开放不断提升 1.阵地服务。“十二五”期间,全市文化馆各项基础设施逐渐完善,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服务阵地19000余平方米,坚持周一到周五全天开展免费服务,培训课程包括音乐、舞蹈、美术书法及其他4个大类,多层面满足群众个性化的培训需求,年服务群众达70万人。 2.主动走出去辅导。除了充分利用馆内场地,还将免费培训场地向馆外延伸,先后建立了城区广场、社区、乡镇文化站等多个艺术培训基地,常态化开设舞蹈、音乐、美术书法培训及其它,月均培训5000人次以上。 3.建立品牌文化活动。一是广场舞推广及比赛。深入基层推广30多支广场舞。连续四年开展全市广场舞比赛,县区、乡镇参赛队伍逐年增加。二是创新开展各类百姓活动品牌10余个,如“市民大舞台”、“戏曲大看台”、“市民大讲堂”、“梨花大舞台”、“坝坝茶百姓故事会”等项目,让百姓 “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变成演员”,实现了“把舞台交给群众、让群众成为主角”。三是全市文化馆组织优秀节目到村镇、学校、部队、企业、社区广场以及救助站、光荣院、福利院等地送文化下乡演出每年达800场次,受众人数达80余万人。 (九)数字文化馆初见成效 1.市县区文化馆网站信息发布和宣传平台都已基本建成。 2.市文化馆的数字建设:开设数字展馆、网上便民教学、网上信息发布、手机网站、微信端、在线网上报名,在文化活动中心建成LED多媒体展示屏、活动图片数字展示墙、便民服务平台、便民服务视听屏、多媒体数字终端机、广场音影便民服务系统、10TB数字储存磁盘列阵、1200平方米便民WIFI终端覆盖。 二、文化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文化馆的理念、设施、机制、队伍、产品、服务还不能适应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 1.文化馆的理念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动力不足。 2.文化馆的设施还不完善。 3.文化馆的工作缺乏业务规范和服务标准,工作随意性较强,未能全面履行职能。 4.文化馆人才队伍年龄结构、专业性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不高。 5.公共文化产品单一、陈旧、低端,意识形态色彩较浓,缺乏文化内涵。 6.文化馆之间的协作、协同服务不够,文化馆的资源缺乏有效的整合、共享、共用,文化馆体系的整体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目前,文化馆面临整体转型升级,由传统型文化馆向现代型文化馆转型。 1.在办馆理念上由以自我为中心向以人民为中心转型,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型。 2.在文化馆的形态上由机关型文化馆向服务型文化馆转型;由守成型文化馆向创新型文化馆转型;由低效能文化馆向高效能文化馆转型。 3.在文化馆生产的产品上由重意识形态向重文化内涵转型;由重概念说教向重视思想性、艺术性转型。 4.在文化馆提供的服务上由提供单一低端、低质量服务向提供丰富、高端、高质量服务转型;由提供常规型服务向提供创新型服务转型;由单一提供固定服务向提供固定服务,流动服务,数字服务相结合转型。 三、科学分析广元群文工作面临的客观形势 (一)文化强国战略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也相继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文化强市的战略任务,并纳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公共文化等基层公共服务供给,努力实现全覆盖;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创新公共服务方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思想,从人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出发等等。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了我们群文工作者极大鼓励和鞭策。 (二)文化脱贫攻坚为我们提出了艰巨繁重的任务。据调查广元市贫困百姓40%是因病返贫,20%是因残致贫,40%是因精神致贫,所以今后如何进行文化脱贫是我们全市群文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下一步各县、区要进行实地调研,拿出精准扶贫的调研方案和如何脱贫的具体办法,各县、区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各县、区的具体情况自己寻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也可以探讨一下文化精准扶贫还存在哪些困难问题。 (三)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建设数字文化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进程中,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承担着覆盖城乡、便捷交通、保基层、促公平的基础性作用,必须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创新推动互联网与文化馆服务的深度融合,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丰富、开放、便捷、均等的“互联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牢固树立“三种理念”。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和艰巨的工作任务,我们要树立服务大局的理念,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认真策划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努力为大局服务、为中心助力。要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以数字文化馆建设为载体,加快实施“互联网+”和“文化+”行动计划,推动群文工作在内容、方式、手段上创新,不断提升群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树立扎根人民的理念,作为市县文化馆,虽然身处于基层,但是否真正做到了“深入基层、扎根人民”?这还需要广大群文工作者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踏踏实实深入村镇社区、军营学校、厂矿车间,深入改革开放、生产建设、脱贫攻坚第一线,真正同群众打成一片,吃透生活底蕴,汲取创作营养,锤炼作风意志,播撒文化种子。 四、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扎实做好下一步群文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深化改革的落地之年,文化扶贫的攻坚之年。全市群文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政府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动全市群文再上新台阶,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持。 (一)着力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是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主题性、节庆群众文化活动。二是积级组织开展品牌文化活动,如市民大舞台、百姓剧场等,不断提升百姓的参与度。三是组织参加“唱响中国梦•i唱好声音”——四川省第四季群众歌曲大家唱iTV展演活动,努力唱响中国梦广元好声音。四是积级开展广场舞推广和参加第五届广元市广场舞大赛。把精心编排的广场舞深入基层推广到社区、乡镇等。广场舞比赛要逐步增加县区、乡镇参赛队比重。 (二)着力提升广元文化影响力,积极组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就目前我们掌握的情况来看,今年文化交流、展演、比赛活动较多,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积极组织参加。一是组织参加第二届西南民歌邀请赛,立足厚重的广元文化,打造具有川北特色的优秀民歌,努力在西南地区展示我市民歌风采。二是组织参加在甘肃陇南举行的第四届川陕甘渝公共文化服务区域协作百馆联动活动,全市文化馆要共同参与,群策群力,组织一台具有广元地方特色、代表广元水平的精品节目参加,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协作和联动。三是编创优秀广场舞节目积极组织参加“欢跃四季”——四川省第二届百姓广场舞大赛,培育发掘一批农村群众文化队伍,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影响力和推广价值的群众文化品牌。四是组织参加在重庆举办的“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西南片区比赛,力争参加在陕西省举办的“欢跃四季”——全国百姓广场舞比赛。 (三)着力提升文化精品创作水平,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文化精品往往是一个城市的“坐标”,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要把精品创作作为群文工作的重要任务,以参加各类赛事活动为契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努力推出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一要积级组织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赛事的相关工作,全市文化馆要对参赛作品进行修改和打磨,做到精益求精、至善至美,大力提升参赛节目水平。二要组织参加全省公共文化馆编辑培训班、群众文学调研、“在路上”文学采风活动以及“巴蜀杯”首届四川省群众文学大赛等进一步提升原创群众文学创作水平。三要挖掘我市特色文化资源,不断创作系列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市、省级以上评比,如“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巴蜀文艺奖等,有效服务广元“文旅兴市”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形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生动局面。 (四)着力补齐工作短板,大力实施文化脱贫攻坚行动。坚持扶贫先扶智,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文化帮扶,整合全市资源,把文化项目、活动、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努力让贫困地区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先以某个乡镇为重点,做好留守老人、妇女、青少年文化艺术培训和辅导,以点带面,建立多个乡镇、村文化艺术培训基地,不断夯实贫困地区群文工作基础。 (五)着力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要在 “十二五”的基础上,把握文化馆现代服务的趋势,明确数字文化馆核心功能,推动数字文化馆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要把握现代信息环境下,文化馆服务手段由直接面对面服务,向虚拟远程服务升级的趋势,破除文化馆网站(网页)就是数字文化馆的认识误区。二要建立供需互动化、服务菜单化、预约定制化的转型方式,将虚拟化参与方式的文化艺术产品生产和服务作为数字文化馆的核心功能,构建服务“一站式”管理“集成化”文化艺术服务综合平台。三要通过面对基础群众,促进数字化的艺术指导、培训、讲座、演出、展览、活动等多种项目,形成数字化的文化艺术内容和群众文化活动集成服务的新格局。四要根据《四川省数字文化馆特色资源建设标准》,全市文化馆要加入“四川文化云”平台、接入省文化馆OA系统、落实数字文化馆建设硬件托管及文化馆阵地无线网络全覆盖,初步建成文化馆数字资源库,有序推进文化馆由简单的计算机终端上网服务向综合应用有线、无线、微信、微博、微视等互动式方向发展,提升文化馆管理与服务的智能水平,提升艺术享受的便利性、扩大艺术普及的受益面。 (六)组织好2016年全省社会艺术水平(音乐、舞蹈、美术、书法)考级工作。根据四川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标准教材要求,开展社会艺术水平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逐步规范社会艺术培训教育。组织考级培训机构参加省文化馆优秀考级培训机构评比,省文化馆将对优秀考级培训机构进行授牌,市县文化馆都要积极行动起来。 同志们,在今天,做一个文化馆人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责任。要以感恩的心态去做文化工作,要以做慈善的心态去做文化工作。要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创造力。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的振兴,文化的振兴需要文化馆有所作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乘势而上,推动文化馆事业繁荣发展,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广元,幸福家园”而努力奋斗!
|